企业有效规避知识产权侵权,才能在市场游刃有余
随着大量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在新闻媒体上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侵权风险一直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可分解为研发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风险和贸易活动期风险。
1、研发活动期风险。研发活动期风险包括研发立项论证时未对现有技术进行详细检索,导致重复开发、自主开发成果不能使用的风险;研发完成后未对研发成果进行有效保护,导致研发成果被他人抄袭、自身被他人授权专利限制使用的风险;产学研合作中未明确合作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造成各权利人间出现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
2、生产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的风险主要有采购环节中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未进行知识产权评价,可能造成的对第三方知识产权的侵权;委托他人制造时未明确规定研发得到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及保密,从而引起的知识产权纠纷;对于上游或下游单位未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归属以及保密责任,造成企业知识产权流失的风险。
3、销售活动期风险。在产品销售活动期间涉及到的产品商标、广告语营销方案等均可能引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针对以上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和纠纷,可以看出未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预警和防范机制,是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主要成因。
二、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应对
为了应对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建议企业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预警和防范预案,以主动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1、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企业首先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自己或委托专业机构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设立知识产权部门,明确各部门功能权责,并建立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规范研发成果通过专利申请、技术秘密等方式进行保护,制定知识产权运用、风险管控等程序,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2、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知识产权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风险防范是降低风险的主要且有效途径。
在企业研发活动中,在项目立项阶段,应认真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评判;研发活动完成后,通过健全的评审程序确定有效的保护形式,及时采取申请专利等不同的形式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在采购阶段评价供应商知识产权状况,通过合同的方式约束供应商,以避免由于供应商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给企业造成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新产品销售前,加强专利预警、商标、营销方案、广告语等相关知识产权查询,规避侵权风险,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竞争对手的定期监控,防止他人侵犯本企业的知识产权。
此外,若企业采用委托研发或委托制造的方式与他人合作,在合同中需对知识产权相关权利的归属、使用和收益进行明确的规定,签订保密协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以防止他人侵占本企业的知识产权。
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档案。知识产权档案是侵权纠纷中的重要法律证据,健全完备的知识产权档案可有效地应对侵权诉讼。
健全完整的知识产权档案包括研发活动的研发记录、知识产品评审资料、专利申请文件交底书等与研发成果相关的所有资料和文件,其中专利内容不仅包括技术研发相关文件、申请专利原始文件、专利证书等,还应包括专利申请修改过程文件、专利年费缴费票据、专利变更文件等,具体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应根据知识产权活动的特点进行整理归纳,保证各类资料文件的完整完备,以更好地防范和应对知识产权风险。
4、采取合同约束防范措施。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中重要且基本的法律文件,企业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中应积极地利用合同的法律效力来防范风险。在采购环节中要求供货商在合同中明确确保所提供的产品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一旦侵权,供应商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自主研发后委托他人制造时,企业与指定厂家签署合同时,应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对方对未申请保护的知识产权进行保密;对于合作开发的技术,应明确合作中各方对研发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为防范企业员工不当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尤其是企业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重复以往的设计方案、技术解决方案等,若此类人员跳槽到其他企业,易引起法律纠纷,给企业带来知识产权风险。因此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合同约束,与企业员工签订职务发明归属、竞业禁止等协议,明确员工应保守商业机密、技术机密,从而防范内部用工流失给企业造成的知识产权风险。
5、利用专利信息进行技术方案规避设计以防范侵权风险。企业在产品投放市场时,对前期未进行充分检索或针对意外出现的侵权风险进行预警、FTO分析,以避免投放市场后的侵权诉讼。
如果发现存在侵权风险时,可以利用专利信息,例如专利权人为获得专利而放弃的技术、现有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省略部分要素及相应性能的技术、说明书及附图中记载,但未反映在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方案来有效规避侵权风险。
三、总结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知识产权是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有力手段,企业应当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专利挖掘、布局、预警、合同等防范手段,防控知识产权风险,从而更好地开拓市场,保障企业的创新成果,促进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其他文章
- 为什么企业注册这么多商标却很少使用呢?
- 注册商标时,查询到它是“无主”商标,应该怎么应对呢?
- 商标注册信息不小心写错了可以这么改!
- 商标过于出名带来的忧伤!
- 商标可以拍卖吗?
- 商标更正的基本常识了解
- 商标注册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在先权利?
- 商誉侵权的行为有什么?
- 商标注册该怎么办?
- 委托代理机构注册商标的优势在哪里?
- 商标优先权要注意这几点
- 商标注册为什么不能选择低于规费的价格
- 英国商标申请注册的详细流程,注意收藏
- 闲置商标,百害而无一利,是时候让你的商标活跃起来
- 为什么尽量不要注册彩色商标!
- 数字可以用来注册商标吗?
- 专利权质押贷款是什么?
- 无效商标可以继续使用吗?
- 注册商标的意义和优势有哪些呢?
- 总结被询问最多的8个商标问题!
- 商标运营知识,如何提升品牌?
- 组合商标应该如何申请保护才能更全面?
-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终止情况
- 用成语注册商标,文雅精辟,但是营销过头就要凉
- 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是哪些?
- 商标注册时用什么字体比较好?
- 为什么未注册商标也能受到法律保护了?
- 注册马德里商标有什么好处呢?
- 注册商标有哪些客观风险?
- 怎么注册品牌商标?流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