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网络支付欺诈风险上升 工行信用卡挽回80亿损失

网络支付欺诈风险上升 工行信用卡挽回80亿损失

时间:2024-10-12 02:46:29 浏览量:

随着第三方支付收单市场的不断拓展,“非面”交易越来越频繁,通过互联网快捷支付方式带来的欺诈风险,已成为各大银行的重点防范领域。

近日,腾讯财经从中国工商银行获悉,该部门通过构建7*24小时不间断的信用卡欺诈风险防控体系,2015前三季度为客户避免欺诈风险损失80余亿元。

根据中国银联的一项数据统计,在2014年信用卡欺诈交易中,15%来源于互联网。

而伴随着日益频繁的支付活动,个人支付信息泄露风险大大增加,消费者面临更大的资金被盗和欺诈风险。央行今年8月份公开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今,央行全系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门受理的网络支付类投诉,占互联网金融类投诉的95.06%。

据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信用卡欺诈风险类型主要为伪卡欺诈风险,但非面对面交易由于其身份验证信息要素较少、交易过程非面对面、交易迅速便捷和匿名化等特征,此类欺诈风险上升趋势明显。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大力拓展收单市场的同时,并未建立完善配套的风险防范控制机制,普遍存在“重规模、轻风控”等问题,陆续出现了预授权欺诈、大规模信息泄露等风险事件,给欺诈风险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

央行曾公开透露,今年1月,某支付机构泄露了上千万张银行卡信息,涉及全国16家银行。

对此,各大行纷纷成立了专业的反欺诈团队,来防范日益突出的银行卡欺诈风险。

据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7年工行就自主研发了信用卡风险实时监测干预系统,实现支持以基于交易多维度信息来设置干预规则的规则引擎,对识别出的欺诈风险交易进行实时拦截、实时阻断,且支持工行发行的中国银联、VISA、万事达卡、美国运通、大来、JCB全品牌信用卡产品,根据信用卡交易欺诈风险评分模型,对每一笔交易所面临的欺诈风险程度进行量化评分,形成“模型评分+规则引擎+实时拦截”三位一体的欺诈风险识别控制体系,更加精准地防控信用卡欺诈风险。

建行反欺诈团队主管赵志松也对腾讯财经表示,建行的风险监控平台在识别出某笔交易存在风险后,会将该交易事中挂起。再由风控专员去分析这笔交易,并向客户电话核实。

而这一过程的最大难点在于,留给系统甄别风险的时间只有短短15毫秒,原因是中国线上交易都是实时到账,15毫秒已是客户的极限承受时间。这与美国的线上交易有几个小时的延迟截然不同,因此风控难度也更大。

对于信用卡业务而言,除了做好风险防控,客户体验也同样重要。为此工行信用卡还提供“输密限额”这一功能。支持持卡人在一定交易金额范围内仅凭签名交易;在超过指定金额时,需要输入密码验证才可交易通过。而交易输密限额值可由持卡人根据自身交易习惯设定。“要在安全性与便捷性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做到‘小额便捷、大额安全’”,上述负责人说道。

随着未来消费金融的兴起,信用卡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将日渐凸显。根据工行半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工行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08亿张,消费额突破1.05万亿元,透支额为3936亿元,占全部个人贷款的12.1%。比上年末增加273.90亿元,增长7.5%。

© 格特瑞咨询-验资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19002813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